2020 年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教育体系,美国大学也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招生政策转型。
各类标准化考试(如 SAT、ACT 等)因考点关闭、考试推迟,导致大批高校不得不调整原有要求:有的实行Test-Optional(成绩可选提交),有的甚至尝试Test-Blind(完全不看成绩)。一时间,“去标化”成为美国大学申请的热词。
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这种变化既带来机遇,也增加了决策难度。
过去,SAT/ACT 等标化成绩是衡量学术能力的统一标准,尤其对于国际学生来说,高分可以弥补对美国高中成绩不了解的劣势。而如今,部分学校允许不提交成绩,意味着申请材料更加依赖 GPA、课程难度、课外活动和个人陈述等综合因素。
然而,关于“去标化”是否真正能帮助少数族裔,提升背景多样性,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最新发表在《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上的一项研究,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也为留学生在是否提交成绩的决策上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发现:取消成绩≠提升多样性
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管理学院教授 Greta Hsu 等学者主持,主要分析了 2003 年至 2019 年间 1,528 所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情况,并重点关注其中 217 所(约占 14.2%)取消标化考试要求的学校。
研究团队不仅考察“是否要求提交标化分数”,还进一步分析了学校在录取过程中对分数权重的实际处理方式,同时结合招生环境、财政状况等背景因素,得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单纯取消考试要求,并不必然带来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提升。研究发现,那些虽然取消了强制提交考试成绩,但在录取过程中依旧对成绩赋予较大权重的学校,其三年内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并没有显著变化。这说明,部分院校虽然在形式上“去标化”,但实质上依然维持着以考试为核心的选拔逻辑,并未改变其招生价值观。
降低成绩权重,才有显著变化。那些在政策上真正降低考试成绩在评估体系中占比的高校,在三年内实现了约 2% 的少数族裔学生比例提升。虽然幅度并不算巨大,但说明“去标化”政策要发挥作用,必须伴随招生理念的转变。
时间维度也很关键。研究还发现,多样性提升的效果通常在政策实施的 2–3 年后才逐步显现,说明招生办公室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的评估体系,并调整对非考试因素(如高中成绩、课外活动、推荐信)的权重。
财务与招生压力是阻力。在那些面临财务困境或招生人数下滑的学校,即使推行“去标化”政策,也未必能看到多样性提升效果。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往往更依赖“高分学生”来维持声誉或吸引缴费能力强的申请者,从而弱化了政策的公平性及多样性导向
Greta Hsu 教授指出:“可选提交政策往往被认为是提升弱势群体入学机会的手段,但其效果取决于院校的招生价值观和制度优先级。”
换言之,政策只是表面,录取文化和招生价值观才是根源。
这也表明,招生多样性的实现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更关乎学校在选择公平与精英标准之间的平衡。
二、美国大学标化政策类型
目前,美国大学的标化考试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01
Test-Required(必须提交)
学生必须提交 SAT 或 ACT 等标化成绩,否则申请不完整。近期包括哈佛、斯坦福、MIT、耶鲁、达特茅斯等名校均已恢复这一要求。
02
Test-Optional(可选提交)
申请人可选择是否提交成绩。如果提交,高分仍是加分项;如果不提交,学校承诺不会因此降低录取机会,但申请材料可能会更多依赖 GPA、文书、推荐信等。
绝大多数疫情期间采取此政策的学校在近两年仍继续保留。
03
Test-Recommended/Preferred(推荐提交)
非强制,但建议提交。对于竞争激烈的申请者,如果能提交高分,仍会有优势。
04
Test-Flexible(灵活提交)
学生可以用 AP、IB、SAT 科目考试等成绩替代 SAT/ACT。这类政策在部分文理学院或特定专业较常见。
05
Test-Blind/Test-Free(完全不考虑)
无论学生提交与否,学校都不看成绩。加州大学系统、加州理工等属于此类典型代表。
这些不同政策体现了学校在“公平”与“学术评价”之间的不同取舍。比如,顶尖私立大学往往认为标准化考试仍能区分学术能力,因此重新恢复要求;而像一些公立院校(如加州大学系统)则坚持完全弃用,强调机会平等。
三、“去标化”的真实影响
事实上,一直以来,教育界对“去标化”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部分研究支持多样性提升。有学者发现,实行 Test-Optional 的学校申请人数显著上升,尤其是女性和少数族裔比例分别提升了约 6% 和 10% 。
部分研究则持怀疑态度。另一批研究表明,Test-Optional 并未显著改变弱势群体录取比例,反而可能加剧了录取过程对课外活动、推荐信等“软实力”的依赖,而这些往往也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
本次 UC Davis 的研究进一步强调:关键不在于“是否提交”,而在于学校“录取时如何看待”。如果学校真正降低分数衡量比重,而不是“名义上可选,实则暗中看分”,才可能带来实际的多样性提升。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