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策趋势与未来走向
在疫情过后的近几年里,美国高校的考试政策出现了新的分化趋势:
01
恢复标化考试要求的名校增加
哈佛、斯坦福、MIT、耶鲁、布朗、达特茅斯等校陆续宣布重新要求提交 SAT/ACT,理由是考试成绩仍是有效预测评判大学阶段学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02
维持 Test-Optional 的主流
这是目前最普遍的模式,许多中等规模或区域性大学依旧选择“可选提交”,因为它们需要保持申请人数的稳定甚至增加。
03
Test-Blind 的坚定派
加州大学系统与加州理工学院明确表示,不会回到 SAT/ACT,反而更加依赖 GPA 与整体素质评价。
这种差异化趋势说明:美国大学在招生政策上正在形成“多轨制”:顶尖名校更倾向保留考试,综合性大学更多采用可选提交,而公立系统则尝试完全去标化。
五、对中国学生的建议
结合研究结果和美国高校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留学生在申请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01
关注目标学校的实际政策执行
并非所有“Test-Optional”都真正公平。有些学校依旧更倾向提交成绩的学生。如果条件允许,建议研究目标院校的近年录取数据,看提交与不提交分数的录取率是否存在差距。
02
高分仍是优势,不要轻易放弃
虽然越来越多学校允许不提交成绩,但 SAT/ACT 等标化考试依旧是国际学生展示学术能力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当你的 GPA、课程体系与美国本土学生难以直接比较时,高分可以起到“硬通货”的作用。
鉴于政策仍在频繁变化,建议国际学生至少参加一次 SAT 或 ACT,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无论政策如何调整,都不会措手不及。
03
避免盲目依赖“去标化”
对于申请资金紧张、依赖学费收入的学校,标化成绩缺失可能并不会提高录取机会。相反,这类学校更可能看重分数、经济实力或校友背景。
04
强化“非考试材料”
随着分数权重下降,申请材料中的 GPA、文书、推荐信、课外活动影响会增加。国际学生应特别注重展现学术兴趣、跨文化能力与个人故事。
05
区分学科与院校特点
理工科、商科等专业通常更强调数学和逻辑能力,高分更具竞争力;而在人文学科或艺术类专业,文书与作品集的权重可能更大。
06
关注财务与签证因素
部分奖学金或签证流程可能仍涉及标化成绩。比如,一些校内奖学金的考核可能会把高分 SAT/ACT 作为竞争力指标。
最后,和大家再次强调:“去标化”并不是灵丹妙药。
正如研究所揭示的,真正决定多样性提升的,是学校在录取中对公平与学术的权衡,而不是一纸政策。对国际学生来说,理解这些制度背后的真正逻辑,才能在申请中更好地有的放矢。
未来,美国的录取政策或会继续调整。与其纠结“要不要交分”,不如提前做好全方位准备:既有过硬的学术成绩,又能在文书和经历中体现独特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美国高校申请中脱颖而出。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