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破壁垒 “加法”增活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Enrol | 发布时间 :2025-07-08 | 1 次浏览 | 分享到:

  即日起,新华社推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线观察”系列报道,立足一线采访调研,围绕完善规则制度、推动设施联通、促进要素流通、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展现各地区各部门聚焦重点难点,以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举措激发市场活力、畅通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市场准入是经营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前提,不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

  新版负面清单再“瘦身”,让企业可进的领域更多;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让要素资源顺畅流动……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真招实策直击问题、回应期盼。记者调研发现,各地持续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提升准入效能,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助力企业专心创业、放心发展。

以宽准入打开活力之门

  夏日合肥,位于骆岗公园的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内,一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旋翼高速运转,腾空而起。这台“空中的士”属于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今年3月获得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过去企业可以设计生产飞行器,但因准入限制,难以实际运营。”合翼航空公司总经理李晓娜说,政府部门联合行业机构等制定标准规范、明晰权责划分,伴随着适航审定“破冰”,商业化进展提速。

  明确“怎么进”“如何管”,低空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有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8万家,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更好激发发展潜力。行政审批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

  4月24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对外发布,事项数量从2018年首版的151项压减至106项。“一单尽列、非禁即入”,让经营主体有了更明晰的认知和更稳定的预期,让“无形的手”释放更多活力。

  当下,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投身更多赛道,有了大显身手的更多舞台——

  8.04亿元!近期,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将按计划完成10颗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的研制,并进行卫星发射组网。

  对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民营企业而言,这一体量的订单意义不言而喻。民企深度参与,激活空天产业的“一池春水”。

  引入民资的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近日完成热态性能试验,年底有望并网发电;杭温高铁、杭台高铁穿行浙江大地,“民资入铁”护航“流动中国”;首批13家外资企业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吸引更多外资耕耘中国……准入放宽带来投资兴业机遇,释放创新创造潜力。

  各地配套政策持续推出,推动企业有机会“进入”、有规则“融入”——

  5月20日,由香港细胞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深港细胞谷(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这是我国“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相关试点在广东的新实践。

  深港细胞谷创始人史渊源说,当地在医疗服务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创新,让企业不仅进得来,且能够协助医疗机构合理合规生产细胞产品。

  在海南,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组建,破解火箭“商业发射难”;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发布,促进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高效合规;在广西,北海市颁发首张通过“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办理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信用承诺为特色的“准营快车道”加快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在清单“瘦身”的同时,审批、登记、监管等改革同步推进,各环节密切配合,为各类企业同台竞技提供保障。

加大力度破除市场壁垒

  实现“非禁即入”,清单是第一步。着力化解企业进入市场中遇到的难题,才能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6月初,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商飞的第二次“考验”:新开发的系列橡胶压力垫,进入国产大飞机C919的供应商体系。

  该企业董事长吴海涛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推动沿线城市一批企业走进大国重器的供应链,科建也由此打开新市场,“仅一款耐高温真空胶带就带来3000多万元的收入”。

  从开放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打通创新链,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畅通产业链,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地区以“链”为切入口,切实降低上下游、产业间门槛,推动企业进市场、拿订单。

  着眼于破壁垒,各地的相关行动持续展开——

  1月,广西北海市共享电单车市场全面放开。此前,一家企业曾一度独享15000辆共享电单车投放配额。

  针对“审而难入、许而受限”等顽疾,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向当地送达《行政建议书》。消除歧视性配额、为新品牌车辆加速办理上牌事宜等举措,有效破解行政壁垒。

  今年以来,一系列举措加力清壁垒、护公平: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在全国开展,线索归集、核实整改等长效机制持续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发布,细化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总体要求、部门职责、审查标准、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监督保障措施……

  1至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企中标数量占比超80%。

  破壁垒不仅意味着强监管、严执法,也体现着从理念到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