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好风景带来发展好光景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Enrol | 发布时间 :2025-11-24 | 5 次浏览 | 分享到:

苍山含翠,洱海卧波。风轻抚,湖面上海菜花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如同精灵舞动。行走洱海畔,人景相融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为了守护洱海美景,多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坚持统筹洱海保护和绿色发展,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持久战,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逐步改善。

今年8月,大理州委、州政府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洱海指数”,保护洱海更加讲究科学、系统。

科学评价,“洱海指数”助力系统性生态保护

夜晚,洱海上亮起一盏盏渔灯,如同星河入梦。

如今正是2025年洱海鱼类生态调控第二阶段。晚上8时,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镇海印村附近,渔民杨瑞兴准备下网捕捞西太公鱼。

“过去捕鱼得选准网,还得算准时间。”杨瑞兴说,如今生态调控“神奇得很”。“通知写明啥时候捕、用啥网、网眼多大,就能捕到要求捕捞的鱼种。”

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副局长孙潇介绍,洱海鱼类生态调控主要针对银鱼和西太公鱼等外来鱼类和鲢、鳙等放流鱼类,可以优化鱼类种群结构,完善湖泊生态系统功能。而捕什么鱼、啥时捕、怎么捕,则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洱海鱼类监测评估结果确定。

“鱼类生态调控是进行生态修复的环节之一,生态修复的工作成效在‘洱海指数’的‘生态’维度得以体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介绍,近年来,洱海持续开展水生植被恢复、鱼类种群调控和藻华防控,海菜花、裂腹鱼等物种已有所恢复,显示洱海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向好态势。

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副局长杨学松介绍,“洱海指数”从干净、清澈、生态、共享等4个维度设置8项评价指标,对洱海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干净”指标关注污染治理,“清澈”重点评价湖泊水质,“生态”维度以湖泊中部分生物种类数量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共享”注重评价湖泊的供水、防洪、景观等服务功能实现,评分时还融入居民对洱海的评价。

“洱海指数”有什么用?杨学松介绍,从这套指标中,能看到洱海保护的工作成效,也能借此为洱海做全面“体检”,从而更好地指引各方开展生态保护。

“比如,分析水质变化时,‘洱海指数’需要分析入湖河流水质和湖水水质。”杨学松说,通过比较指标分数变化,分析原因,能为不同阶段洱海保护治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洱海指数’是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王欣泽说,湖泊生态系统涉及大气、水体、底泥、水生生物和流域内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等,需综合评价。“比如海菜花重现洱海,不仅代表一朵花的绽放,也体现整个生态系统向好的趋势。”

王欣泽说,“洱海指数”的评价是系统性的,同时也为公众搭建参与保护洱海的“窗口”。

久久为功,智慧监测守护一湖碧水

朝阳初升,天空染了霞光,候鸟清亮鸣叫。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严炳其如同过去10年一样,来到家门口的阳溪开始巡河。此时,还有一个智慧“卫士”——水质监测探头也在阳溪中“巡河”。

阳溪是洱海的入湖河流之一,每4小时一次的阳溪水质监测结果,在大理州洱海管理局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像这样的自动监测站和视频监测点,大理州建了428个。

“这是我们守护洱海的‘智慧网’。”杨学松介绍,大理州建设“天、空、地、水”立体化遥感监测网络“数字洱海”平台,实时监测洱海及入湖河道水质水量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可监测预警7天内流域水质、藻情。同时,平台还汇集26家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多部门互通协作。

“数字洱海”对于长效保护洱海很重要。杨学松解释道,“数字洱海”可以实现长时间序列监测,“数字洱海”遥感地图也能清晰地监测252平方公里的湖面,以及流域内新增建设用地和农业种植结构等情况。

“同时,还能对污染作出快速反应。”大理州智慧洱海监管指挥中心主任陈晓希说,2022年,洱海入湖河流白塔河地下一条污水管爆管,“数字洱海”平台很快显示入湖水质异常。“我们迅速联系相关部门排查,马上交办整改,很快控制了污染源。”

保护洱海需久久为功,推进“一湖之治”“流域之治”“生态之治”。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累计投入资金约472亿元,实施“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六个两年行动”“九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洱海生态保护。

建成20座污水处理厂、5743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4.9万个化粪池,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实现清水入湖;实施禁种大水大肥作物等“三禁四推”举措,引入科技小院,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顺丰洱海模式”,每年收集处理粪污约14万吨,实现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建设4万亩湿地、307座库塘,实现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

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2023年12月1日,第五次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将洱海流域划分为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和绿色发展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条例进行了两次修订,与时俱进织密法治保护网。”大理州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新华介绍。

多方发力,持续用力,守护碧水。目前,洱海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洱海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流域9个重要河流(湖库)被评定为云南省美丽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