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所属中储智运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云飞介绍,“流云”大模型与传统模型算法相比,多式联运方案客户采纳率提高9%,运单匹配成交率提升10%,帮助客户平均降低运输成本5%。
陈琨表示,建设行业大模型,将通过构建高质量数据集、算法库和标准化工具链,解决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应用中面临的重复开发、模型孤岛、标准不一等痛点,夯实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基础能力。同时,行业大模型的技术突破、算力升级与多应用场景渗透等,也大幅提升行业生产效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今年8月份,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成立,整合国内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交通行业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多方力量,建立“共享算力、共建语料、共训模型”的协同机制。各交通企业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交通大模型,将对人工智能与交通融合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陈琨认为,行业大模型建设,依赖对行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对业务场景的精准把握、对数据安全合规的严格遵循,既要加强政府引导、系统推进,又要坚持市场主体、“应用为王”。一方面,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路线图,健全行业数据治理和流通利用服务体系,注重通用大模型底座、垂域大模型和面向应用的智能体协同发展,系统性推进行业大模型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快速培育“应用为王”的智能体。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