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资本市场蝶变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韧性
来源:证券日报 | 作者:Enrol | 发布时间 :2025-10-13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田轩表示,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增强内在稳定性,关键在于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丰富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引入长期资金、优化市场监管、完善投资者保护体系。

“资本市场的长期吸引力,取决于制度的确定性、资产的成长性与资金的稳定性。”章俊认为,在制度与监管端,要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构建“融资有序、投资有道、交易有度、监管有力”的市场生态;在资产端,要坚持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核心主线,培育稳定、持续、可预期的股权回报文化,让“投资价值”真正成为市场共识;在资金端,要持续壮大“耐心资本”的供给,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压舱石”作用。

“朋友圈”扩容

双向开放提速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外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

“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从局部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变,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不断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境外上市渠道持续拓宽,“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深化。

“引进来”方面,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展业。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数量大幅增长,自2021年以来截至2025年9月底,证监会新增核准14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不断优化,投资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8月底,共有907家境外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

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对外资吸引力持续增强。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9月份,汇丰发布的“新兴市场投资意向调查”显示,全球机构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增长前景愈加乐观,尤其看好亚洲的经济增长和股市前景,而中国股市则成为其投资新兴市场时的首选。

“走出去”方面,监管部门持续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优化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机制安排,拓宽境外上市融资渠道,支持企业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截至目前,有269家企业境外上市。其中,“A+H”公司队伍持续壮大,截至今年10月10日,“A+H”公司达161家。

田轩表示,近年来,国内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积极“走出去”,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参与境外市场业务等方式,拓展国际业务布局,跨境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龚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双向开放步伐可从以下两方面发力:一是持续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将覆盖的市场及资产产品类型进一步拓展,可考虑进一步升级“中英通”,推出“中日通”“中韩通”,扩大内地与香港ETF互认的范围和规模。二是鼓励和允许证券公司及资管机构加大跨境产品的创新,更好满足境内外投资者跨境及全球投资的需求,持续提升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章俊认为,除了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外,还需要加快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的期货、期权与债券产品,完善跨时区清算与中央对手方互联互通,强化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定价功能。

“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新征程的号角即将吹响。我们坚信,下一个五年,资本市场将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塑造一个活力奔涌、韧性更强的健康生态,精准滴灌新质生产力,让创新发展的红利惠及千家万户,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