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22日刊登题为《英国学术界应对利用人工智能写论文的“作弊”学生》的文章,作者是朱莉·亨利。全文摘编如下:
英国萨里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马克·沙纳汉表示,今年的评分季格外艰难。而让这段时期如此煎熬的并非炎热的天气或增加的作业量,而是人工智能(AI)。
“一些论文确实非常出色,但在某些领域,提交的论文中大多数明显使用了AI,这种现象在我15年的学术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出现,”沙纳汉说,“这种情况或许无法阻止,但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忧:许多学生在还没有准备好写作业之前,就先向AI寻求答案。”
在本科生提交的关于法律与媒体的论文中,充斥着由ChatGPT或其他AI生成的论述,内容包括约翰尼·德普对安伯·赫德的诽谤诉讼、鲍里斯·约翰逊的“派对门”丑闻,奇怪的是,作业中还出现了美国纽约州前国会议员安东尼·韦纳的不雅短信事件。
“有关这些案例的内容几乎一字不差。学生们向AI输入同样的指令,得到同样的答案,”沙纳汉说,“事实上,我们的课程教学中根本没有提到过韦纳。”
“我很了解不同档次论文的样子、学生们惯用的论文语言以及他们常犯的错误。但这次,我读到的往往是流畅而平庸的论文,它们根本不像是我课堂上的学生写的。”他说。
本科生对AI的依赖已成普遍现象。今年,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对1万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学生中,或多或少会使用AI的占92%,而这一比例在2024年仅为66%。
学生用AI“作弊”的证据越来越多。在2023至2024学年,各大学已报告近7000起AI“作弊”案例,学生将AI生成的内容冒用为自己写的作业。这些数字只是冰山一角。
一些学者正在寻找解决方案。
在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课程的评分方式要么是当面考试,要么是口试、课堂演讲一类的课堂评测,以确保课程评分是可靠的。
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兼副院长迈克尔·维尔认为,学生能否掌握课程技能取决于高等教育能否防范AI滥用现象。
“思考需要基础知识,”他说,“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AI生成的信息,他们就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用好AI工具,更无法发挥他们作为独立思考者拥有的更大潜能。”
“有人认为,在课程作业等方面大量使用AI是可以接受的。在他们看来,这些工具将来在职场中也可以使用,为什么不让学生在大学里就使用呢?”维尔说,“我们对此不能苟同。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测评学生的依据是其基本能力和技能,而不是‘内容创作’能力。”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正带头推动传统考试形式的回归。新冠疫情期间推出的在线考试因成本较低、便于组织被许多大学保留,但它正在被传统的线下考试稳步取代。
伦敦玛丽王后大学战略管理学高级讲师安德鲁·伍恩认为,考试可以培养学生技能,帮助学生在AI主导的世界里充分发展。
伍恩在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考试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在考试的推动下,学生得以摆脱对外部帮助的依赖,进行深度阅读、批判性分析和清晰表达。”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