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例说,在文旅消费领域,工商银行打造了“工银智慧文旅平台”,并与多地合作共建智慧景区项目,有力助推了文旅和节庆消费的增长。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工商银行率先推出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聚合医保码、乘车码等高频场景,极大地便利了用户。
与会人士认为,在政策加持、技术深度融合的推动下,这些创新不仅重塑了消费体验与市场格局,更成为激活内需潜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澎湃的新动能。
生态新变革: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
科技创新,被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新制造”的代表,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杭州六小龙”之一,公司副总经理王启舟说,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中国的相关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冷劲松说,一些能自主感知、驱动、变形和修复的智能材料,正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制造乃至日常消费领域提供重要物质基础,预示着一个“万物皆可变形”时代的到来。
新生态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间的交叉融合。“推动智能制造迈向新高度,必须实现工业软件与硬件制造的深度绑定。”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施水才说,通过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的结合,拓展工业元宇宙场景等,可以有效破解数实融合面临的难题。
“如同地面交通缺乏高速公路、加油站、停车场便无法发展一样,低空经济也离不开基础设施。”谈及在哈尔滨发展低空经济的实践,联合飞机集团董事长田刚印说,黑龙江在人才、工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低空经济新生态的形成提供了沃土。
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新生态需要各种要素的协同发力,为新生态提供催化剂。正如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尚希所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科技上的突破,更包括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说,在金融领域,可通过改革国资考核机制、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资本投向高风险、长周期的科技创新领域,还可利用金融科技对企业精准画像,提高投资效率、降低投资风险。
当前,由各界共同构建、多要素协同驱动、充满活力的新质生产力生态圈得到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点赞”。新加坡智象集团主席高群耀说,中国企业从“跟着跑”向“定规矩”转变,其独特之处在于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以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泰豪集团董事会主席黄代放说,泰豪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驱动,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发挥大型企业办学优势,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实践联动、科研与服务融合,“教育跟着产业走,人才围着创新转”的模式,为重点产业领域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
黄代放透露,泰豪集团紧随东北振兴战略,正在哈尔滨、沈阳、长春投资建设产业园,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
向“新”求变,借“智”跃升。从前沿科技到宏观经济,从区域发展到产业升级,一个以创新为核心,深度融合科技、产业、消费、金融与区域特色的新生态,正在中国大地上蓬勃生长。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