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东省最大户外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迎来数字化升级版。“3D沙画、火焰瀑布挺震撼,数字建模还原历史人物衣冠礼器也蛮逼真,搭配上光影交织的舞美特效,现场感觉不错。”来自江苏的游客张明乐前往泰山旅游时观看了这场演出,让他印象挺深。
“近年来,我们不断推出‘科技+文旅’融合项目,使用VR、AI、裸眼3D等声光电技术,打造跨维数字体验馆。”泰山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侯传坤说,“我们还用数字化手段,串联起山东泰安83个A级以上景区、100余家酒店民宿、50余家文创企业,研发泰山旅游游客服务平台‘自主点单’功能,丰富和延伸数字化文旅内涵。”
红绿灯也能成为“知心人”。“以前开车出去,路口等几轮红灯是常有的事,现在遇上绿灯好像更容易了。”家住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的李先生这两年有个明显感受:上班通勤,同样路程用的时间缩短了。
改变的背后有“数”的身影。鹤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航与地面传感数据,鹤壁市推动交通信号灯实现智能优化,红绿灯可根据车流量自动分配时长,实现从“人等灯”到“灯看人”的转变,为居民出行创造更方便的环境。
“数字”加快走来,在生活中留下越来越多的“印迹”——
全国网上零售额2024年达到15.5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1.4%,网络零售稳居全球第一;全国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迭代升级,访问量超过500亿;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较“十三五”末增长近1倍,互联网医院数量超3300家,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县区……
陈曦说,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了73.8%,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新意”越来越浓,“数字获得感”不断提高。(记者 邱海峰)
数字中国大家谈
城市在数字底座上运行
“数字住建”是通过构建统一、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打破传统住建领域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深度应用。
中国正在探索城市数字底座建设,通过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市政设施等全域空间数据以及人口、经济、社会等非空间数据,构建统一的时空大数据平台,为数字住房、数字工程等应用提供“数据富矿”。在此过程中,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对底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构建城市运行态势感知模型,实时监测城市住建领域的关键指标,能为城市治理提供“千里眼”“顺风耳”,提升城市对各类风险的预判和处置能力。
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还可以将分散在交通、城管等部门的碎片化信息串联成完整的数据链条。这种跨领域的数据融合,让城市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协同效率提升,降低行政成本。(作者为北京建筑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周小平)
以数据带动文旅创新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数据已然成为驱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变革的核心要素。
文化和旅游行业涵盖主体丰富多样,包括景区运营单位、旅行社、文化场馆、在线旅游平台等。各主体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积累了海量且独具价值的数据。促进数据在这些主体之间的顺畅流动,能够有效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协同互补,进而全面提升行业整体运行效率。
今后应鼓励相关机构对数据进行科学管理,扎实开展数据目录梳理工作。通过全面系统整理,清晰明确数据的类别、格式以及存储位置等关键信息,为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共享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依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应用场景、重要性等要素,对数据实施分级分类,制定差异化的开放共享策略,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业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对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强大支撑效能。(作者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数字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邓宁)
全面释放气象数据价值
气象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资源,是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通过气象数据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住建、水利等数据深度融合,可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产品精细化水平,支撑基础设施安全底线,提升城市运行的智慧化、韧性化水平,将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在气象数据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今后还应围绕低空经济、能源气象及高价值数据产品,构建协同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融入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与监管平台建设,构建空地一体的气象监测网、数据网和服务网。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能源气象服务体系,摸清风电、光伏资源底数,建立覆盖能源生产、输送、储存全链条的气象保障机制。
气象与生活息息相关。未来,通过开发精细化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及天气衍生品,开展金融气象指数应用,有望引导资本投向气候适应项目,形成风险管控与资金保障联动机制,助力有效管控气候风险。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