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向好,中国经济韧性强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Enrol | 发布时间 :2025-07-25 | 1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宏观政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护航中国经济平稳向前。

  特别是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等形势,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部署一揽子政策举措,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稳就业,助重点群体端稳饭碗。

  一手稳岗减负。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在加快落实就业补贴等存量政策基础上,提高相关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

  一手扩岗挖潜。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聚焦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补贴性培训。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稳企业,助经营主体站稳脚跟。

  江苏张家港市,千里马袜业厂区,全自动织袜机滴答作响,开机率保持在80%以上。

  “此前,受外部环境影响,产品出口一度受阻。”公司总经理严海铭告诉记者,紧要关头,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帮企业办理内销产品认证,并推介到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现在公司线上线下‘多点开花’,国内销量同比增长五成。”

  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再到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1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一项项实招硬招,为企业纾困解难。二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1,高于2023年和2024年同期水平。

  稳市场,为广大企业开拓空间。

  湖南常德市,一家电器店内人头攒动。“今年,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手机、智能手表等纳入补贴范围,进店顾客明显增多,各类产品销量增长30%以上。”店长蔡进文说。

  扩投资、促消费、助升级,今年以来,“两重”“两新”政策有序实施。目前,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第三、四季度中央资金将陆续下达。

  稳预期,提振全社会的干劲与信心。

  “正当其时、大有可为,我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列出投资项目:将投资50多亿元改造纺织、铝电等传统产线,投资60亿元布局交通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下半年,继续增资扩产,预计全年投资总量同比增长10%以上。”

  做好经济工作,稳定预期十分重要。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提振了信心,改善了预期。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7%,连续2个月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再次回升到50%以上。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

  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手握丰富政策“工具箱”的我们,必将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前行态势稳中向好

  上半年韧性十足、可圈可点,下半年走势如何?

  “多年来高质量发展大势和实践,凝聚了共识,积累了新动能,推进了经济再平衡,提高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较大,但综合判断,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扩内需,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17.5米,全球在建水下盾构隧道的最大直径。6月22日,“山河号”盾构机平稳穿越黄河南岸大堤,完成黄河段掘进任务。总投资74.09亿元的黄岗路穿黄隧道打通后,联通山东济南主城区与起步区,助力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

  隧道、桥梁、道路、地下管网、公共服务设施……我国新型城镇化潜力巨大。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可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可拉动万亿元规模新增投资需求。

  “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泽认为,下半年,要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顺应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多元化供给,扩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投资,把内需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谋创新,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国盾密邮、量子安全会议平板一体机,量子通信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本源悟空”已完成超50万个量子计算任务……眼下,越来越多前沿量子技术加速“上架”,从“科研概念”走向“产业应用”。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以及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完善,新动能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

  ——促改革,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

  从一期到二期,民资参股比例由2%提升到10%。眼下,中广核三澳核电项目正加紧建设。“企业寻求投资核电项目机会已有多年,如今准入门槛不断放宽,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政策红利。”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郑周说。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发布,向“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开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发布,清单事项数量缩减至106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起施行,为民企发展提供坚实法治护航;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同心协力,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破壁垒、疏堵点、强保障,改革向纵深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