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意大利博士研究生协会(Associazione dei dottorandi italiani,Adi)2025年度关于博士后工作状况的全国调查结果,意大利正面临“全国最紧迫的劳工危机”,而大学体系却毫无作为,陷入冷漠与沉默。这份基于2024年4月至8月收集的2888份问卷的详尽调查,在意大利参议院正式公布,展现出科研领域临时工制度的深层结构性弊病,呈现出一个以剥削为常态、以不稳定为基础的学术体制。
调查显示,获得国家复苏和韧性计划(PNRR)资金支持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中,有86.5%的岗位将在2026年7月前终止,其中逾30%的岗位持续时间不足一年。针对研究项目如PRIN与PON的资助岗位中,持续期不到一年的更占43%。整体而言,系统性短期合同成为常态,其中28%的岗位由PNRR资助,26%由PRIN提供,仅有24%来自高校自身的经费。
意大利高校系统以周期性“充气与爆破”的泡沫模式运行,形成一种“消耗型”的科研结构,周期性地吸纳成千上万名年轻研究者,又在合同期满时将其抛弃。这一剥削链条令整个学术与教学系统充满不稳定,甚至波及在读学生。该恶性循环在过去30年间曾多次上演,如今再次显现,且未见有效应对。
此外,性别不平等和地域差距问题尤为严重。数据显示,女性获得更多研究金与奖学金,却较男性更难获得有保障的研究职位(仅26.3%女性获得定期研究合同,相较于男性的32.8%)。地域上,南部意大利(Mezzogiorno)仅占科研人员总数的7%,反映出国家内部发展极不平衡。
精神健康层面的影响亦不容忽视。74%的受访者表示,对未来两年内的就业前景感到极度担忧。调查还显示,临时科研人员的睡眠质量、压力指数与生活满意度普遍下降,不稳定状态正系统性地侵蚀其身心健康。
“短期合约、不足薪资,以及系统性地被排除在育儿权利、社会保险、养老金等基本保障之外——这并非偶然,而是政治选择的结果。”博士研究生协会秘书长达维德·克莱门蒂(Davide Clementi)在陈述中指出,这种制度性安排将大学推向“短视管理”的逻辑,导致数以万计的研究者被永久锁定在不稳定和排斥的边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PNRR本被宣传为意大利科研和经济复苏的希望之光,最终却演变为一颗“社会定时炸弹”。克莱门蒂强调,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摧毁了研究者的志气和未来,更可能引发新一轮“人才外逃”潮。
Adi长期以来呼吁:从学术生涯的起点就应将科研工作正式视为“劳动”,并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薪酬制度。然而,在以等级森严、自我维护为特征的高校系统中,这一诉求始终得不到回应。那些支撑大学运转的“临时工”,往往被视为下层工具而非平等劳动者。
在此困局中,政府的角色亦难辞其咎。梅洛尼政府推动的新合同制度,不过是为“幸存者”准备的新一轮临时契约。意大利高校在社会普遍冷漠和“少管点、凑合着”的舆论氛围中沉沦,而真正的制度分析和责任追究始终缺位。正如本次调查所示,整个国家的科研体系正面临结构性坍塌的风险,且毫无改观迹象。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