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数字化正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重构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运用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共识。尽管各国发布的战略和政策提法各异,但实质都是深化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激发数据资源活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全球竞争力。美国持续推进先进制造国家战略,聚焦“再工业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产业优势,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筑牢领先地位。德国大力发展“工业4.0”,以智能工厂、智能产线为基础,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着力构建高度灵活、个性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欧盟实施“工业5.0”,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富有韧性的欧洲工业。日本布局“互联工业”,强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提升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互联互通水平。
我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网络大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具有广阔前景。我国工业形成了全、多、大的独特优势,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我国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部分关键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建成了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截至2024年9月,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总数达408.9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拥有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企业,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和基础设施保障。
三、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
2017年,我国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目标、任务和举措。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拓展融合创新应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壮大创新发展动能、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布局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6个方面20项措施。在政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推广的新阶段。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35万亿元。据测算,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单位,将带动其他行业增加值增长约4个单位,对经济增长形成了较强的溢出效应。
数字新基建不断夯实。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以5G为代表的新型网络技术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加力提速。截至2024年11月,建成超4.5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700家高水平“5G工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在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产品溯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高价值工业设备连接数持续增加。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在工业大省推进若干区域分中心建设。初步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服务体系,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和基础资源汇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网络大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图为2024年5月19日,基于海尔集团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元宇宙未来工厂(海尔上海洗衣机互联工厂),实体产线与虚拟产线同步运行,生产人员通过数字孪生大屏监测和控制实体产线运行,开展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工作。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供图
技术新突破加速涌现。国内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实现突破,工业级5G模组成本较商用初期下降90%,支撑工业设备之间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推动设备终端向智能化方向演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边缘网关等新型工业网络设备加快落地,网络切片技术已能够支持工业现场设备按需组网、灵活分配网络资源,使得低成本、便利化开展工厂内网改造部署成为可能。云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实现工业现场软硬件解耦,支持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控制多类、多个工业设备,为我们突破传统PLC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开辟可行路径。通用人工智能依托工业互联网逐步进入工业领域,部分工业模型已初步具备知识问答、代码生成和设备控制等能力,为工业垂直领域技术突破、产品创新、生产变革等提供解决方案。
融合新生态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已拓展至全部41个工业大类,深入制造业“研产供销服”等各环节,有力促进产业“智改数转网联”,有效支撑大国重器、服务绿色低碳、促进消费升级、保障安全生产。截至2024年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4.9%、83.1%,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截至2024年9月,“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1.5万个,覆盖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采矿等重点行业,形成机器视觉质检、设备预测维护、厂区智能物流等典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在产品设计、中试验证、工艺优化、质量检测等方面探索推进,涌现出增强数字设计、人机协同制造、精益运营管理等新模式。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