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为 国产创新药“加速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作者:Enrol | 发布时间 :2024-12-25 | 73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表示,药物是临床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创新药物研发是一个涵盖了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医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复杂体系,需要各个学科的交叉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科交叉。同时,既要传承中医药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学习近代西方先进的生命科学知识,更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抓住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变革机遇,实现赶超和跨越。”蒋建东说。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每年研发获批的新药大多来源于医药企业。这意味着在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企业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深化产学研企创新协同合作,有利于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药研发体系,增强国产药物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药研发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锐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通过与所办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药物研发转化模式——内循环协和模式。依托这一模式,所里研制的双环醇、人工麝香、紫杉醇注射液等多个新药获批上市并进入市场,实现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产品。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何仲表示,药用植物资源在药学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行业各界携手并进、精耕细作、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共同提升。

  “中成药是连接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桥梁,但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伟建议,要持续深化基于科研大数据的中药创新整合研发工作,促进中药与现代医学、西医疾病体系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中药的科技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建议,要进一步加深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与药物筛选平台的融合,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强大的工具支持。

  专家表示,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是推动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他们发挥创新潜能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