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惠及全球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2024-06-05 | 发布时间 :2024-06-05 | 57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不存在所谓“倾销”。倾销是指把产品以低于成本价向国外出口的做法,但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不存在低价“倾销”。从价格来看,中国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比较优势明显,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低于当地同类车型,但仍高于其在国内售价,总体是盈利的。从比重来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占产量的比重仅为12.5%,明显低于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总的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从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炒作“产能过剩”本质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遏制打压他国新兴产业发展势头。

  当今世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搞以邻为壑、零和游戏无助于世界经济发展。当前,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增长放缓。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明显低于2000—2019年平均3.8%的水平。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经济大循环带来了梗阻和障碍,造成需求侧萎缩、供给侧重复建设和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全球经济运行效率和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是由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历史大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才能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放眼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会改变,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物美价廉产品的需求不会改变。只有自由贸易、充分竞争,才能形成全球产能格局的最优解。各国应加强沟通和对话,深化合作,建立战略对接、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等机制。要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和产业国际分工的客观规律,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