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到底有哪些“第一”
来源:新华网 | 作者:2024-05-28 | 发布时间 :2024-05-28 | 562 次浏览 | 分享到:

  突出交易功能 拓展交易渠道

  是“大展台”,更是“大集市”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不仅是“博览”,还有“交易”。也就是说,文博会不仅是文化产品的“大展台”,更是文化产业的“大集市”。

小朋友在文博会科大讯飞展台体验3D奇幻空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文博会带来的是真金白银。这一点从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发展可见一斑。2003年,深圳大芬油画村的油画销售额为8000万元。2004年首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举办后,大芬油画村的销售额一下跃升到1.4亿元。2023年,大芬油画村全年总产值38亿元。

  大芬油画村的蝶变只是文博会带来的文化产业变革中的小小缩影。数据显示,二十年来,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2.8万亿元,服务文企机构4万多个;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

  为强化交易功能,本届展会完善了“综合展+专业展”办展模式,按照专业化发展方向,设置了5个专业展和22个行业专题展区,帮助文化企业精准匹配文化产业细分领域资源。

  不仅如此,还首次上线电商“文博购”,实现展会现场自提或快递发货的购物体验。同时,携手互联网头部直播带货达人及各地企业主播资源,在展馆现场进行直播带货,为参展商提供更多交易支持。

  借助文博会平台,华夏动漫与日本世嘉株式会社签订VR游戏内容及设备出口合约1.05亿元;福建德化的“富贵红”瓷器引来6000万美元订购大单……、

  创新项目与新品发布会、招商会、推介会、订货会等活动超200场,数量创历史新高;“首展”“首发”“首秀”数量大幅提高;超12万件文化产品和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交易……本届文博会更加突出交易功能,积极拓展交易渠道,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融合。

观众在文博会上观展(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观众有新体验,企业有新商机,产业有新活力。让文化产品“出圈”,让文化产业“破圈”。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展”和风向标,深圳文博会见证着文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折射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