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2024-03-12 | 发布时间 :2024-03-12 | 649 次浏览 | 分享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放眼全球,商业航天正成为各国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北京、上海、湖南等多个省(市)出台办法、规划、行动方案,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布局落地。

  我国航天创新成果丰硕,航天人才储备丰厚,为商业航天提供了良好支撑。同时,我国拥有全球最为丰富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可提供商业航天巨大的技术转化市场和消费市场。

  专家认为,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火箭领域,中科宇航副总裁、力箭二号总指挥杨浩亮表示,要在火箭发动机技术、材料科技和数字化领域进行创新和升级,持续提升发动机的推进效率,实现更高的可靠性;研发新型轻量且高强度的材料,引入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加快设计和制造更耐用的火箭组件,实现多次发射和重复使用,从而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卫星领域,张世杰表示,随着微电子、现代通信、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卫星工业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同时要在前沿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专注于相控阵天线、星上大能源、数字处理载荷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更高性能的轻量化卫星平台。

  与此同时,要尽快在商业航天领域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东方空间首席财务官、市场开发中心总经理史圣卿认为,要通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加速科技创新。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还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包括火箭发射、卫星制造、数据处理和应用服务等,实现产业集群效应,充分挖掘航天技术在农业、林业、海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商业航天的应用市场。

  目前,以低轨星座为代表的太空新基建正在加速建设。相信随着商业航天政策进一步落地,产业关键资源扩大开放、市场准入门槛持续降低,商业航天创新主体的活力将不断激发,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