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全球领导者大会首日:诺奖得主企业家专业人士纵论ESG向何处去
来源: | 作者:2023-08-18 | 发布时间 :2023-09-14 | 15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信集团副总经理王国权谈到,中信将积极探索ESG融入中国企业管制的方法路径,引领更多中国企业以ESG为抓手,实现治理体系、管理能力、发展模式、绩效评价等全方位的转型;助力加快完善中国ESG的政策体系披露标准、实践引导和评价方法,为中国企业创造长期价值,塑造新优势、新动能。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新希望将ESG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和业务过程中,并持续动员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实现企业、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联合了21个大的用粮单位,组成了节粮联合体,我们希望我们共同的努力,为节约粮食做贡献,为社会环境的保护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浙商总会会长、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指出,践行ESG理念将对企业经营内容、发展战略、管理方式、绩效评价和治理体系等带来新的要求,有助于实现股东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相关方价值的有机统一,进而为企业实现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ESG能够得到全球的普遍认可和重视,根本上是发展观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讲,有两种发展观,一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一种是以可持续价值为中心的发展观。”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雄军表示,茅台坚持构建山水林田和微生命共同体,积极落实“双碳”行动,每年投入5千万元用于赤水河的生态保护,还捐助了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的公益活动,每年捐一个亿,已经连续12年。

万科集团创始人、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表示,碳中和社区在未来一定会有代表性,“预计明年会在青岛、郑州、鄂尔多斯、新疆开发不同类型的小区,有10平方公里的,有0.5平方公里的,也有5平方公里的,无论怎么说,都是按照商业运行,给补贴更好,不给补贴也要往前走。”

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表示,把ESG做好前提是长期主义,关键在于技术引领,以长期主义做好ESG需要水滴穿石来成就,以长期主义做好ESG根本在于利他和共赢。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企业践行ESG理念前景广阔,应该循序渐进,不断改进完善,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与体系,优先在上市公司当中扩大ESG参与的范围,在实践ESG过程中,也可以继续适当地给企业一些鼓励,大力发展评价ESG专业的第三方机构。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提出,从本质上讲ESG评价体系就是重新定义了企业和市场的边界,鼓励企业用市场之手,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推动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

工业富联董事长、CEO郑弘孟谈到,企业对于ESG的重视相较于过去提升非常多,特别是ESG的推动让企业在新技术、在规模化的应用以及责任供应链的透明化、柔性韧性以及“碳中和”的管控和人才梯队的培养等等,做了更有效、更明显的催生,创造了不一样的ESG商业价值。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介绍,针对ESG,公司设立了四项环境的管理目标,包括节能目标、节水目标、减排目标、减废目标等,希望在五年内达到5%-10%的减废目标。

在“中国碳索家瞰未来”主题演讲中,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朱钰峰表示,协鑫让ESG理念贯穿于研发、生产、销售、渠道、客户、投资者关系、伙伴关系等全过程,推动构建基于ESG理念的绿色低碳生态圈。“企业要奉行长期主义,就必须践行ESG。对于协鑫集团这样的绿色低碳企业来说,全力‘向绿而行’,就是最大的ESG。”

美锦氢能科技董事长姚锦丽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道路交通领域尤其是商用车车型的降碳责任重大,同时也大有可为。朱雀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轮认为,ESG投资必将推动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福祉。

在“ESG提升企业社会价值”主题演讲中,百事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谢长安表示,每个企业和个体都有责任积极参与ESG的建设,共同应对,为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苏庆灿表示,为居民提供可负担性、可获得性的医疗资源至关重要,这也是未来医疗行业必须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新加坡ESGuru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盟浪首席ESG顾问孙喜表示,ESG不是一个能够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保健品。

在13日下午的A会场,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及全球管委会成员陈凯表示,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制定行动计划,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等角度,持续提升ESG信息的质量,同时企业应该提供可比较可验证的ESG数据做好准备,以应对更高的披露要求,以及即将到来的ESG信息鉴证工作要求。

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认为,要关注的不单单只是经济效益,整个的转型过程,希望公正转型能够覆盖最大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真正产生以人为本的公正转型。

“其实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强调国际标准的本土化,而是中国实践的国际化。”晨星(中国)总经理冯文说。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表示,气候变化将带来工业革命以来的最大的全球经济模式的重建,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转型机遇,同时转型落后的企业也面临风险。越来越多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当中纳入ESG的考量。